为了引导学生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文化视野,达成人才培养效果上的“宽度”,真正做到“取精用宏”、“由博返约”,从而更有效地推进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丰富抗击疫情特殊时期广大“居家学习”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生活,赋予“网上学习”新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励成长、展示才华的“在线协作平台”,我校数学建模指导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坚持“只改变宣传模式,不改变校赛目标”,保障河北工程大学第九届数学建模竞赛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赛如期举行,做到“延迟开学不停赛,远程交流保质量”。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规模最大、参与院校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科技竞赛活动,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是首批列入“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河北工程大学数学建模校赛作为我校的一项传统赛事,其主旨就是为了提升我校大学生之创新意识,增强我校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力,提高我校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培养我校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是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参赛队伍。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传统的建模赛事变成了“云建模”,原定的宣传计划及比赛预案被打乱。面对新的挑战,数学建模指导团队积极应对,及时调整疫情期间竞赛的组织工作,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多次召开视频会议商讨校赛宣传、报名及竞赛细节,组织指导团队教师利用“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结合数学内容的讲解,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创设一种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数学建模的创造过程,鼓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在相互合作中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全流程,获得在课堂以外的“实战”经验。
本次竞赛因遭遇疫情,学生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组队、查阅文献资料等方面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数学建模指导团队提早谋划,及时调整工作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围绕疫情,确定校赛题目:建模指导团队围绕新形势,以体现我校疫情期间所作工作、为我校疫情期间更好地实施线上教学服务为宗旨确定命题方向,命题围绕新冠疫情预测、应急物资调度、线上线下教学评价及教学平台的选择展开。命题组老师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讨论、几易其稿,大到问题的设置、问题之间的衔接,小到连接词是否合适、标点符号是否运用得当。历时一个月,将赛题由2个增加为4个,分别为:
A题:新冠肺炎的传播;
B题:教学平台选择;
C题:线上线下教学质量评价;
D题:救援物资调度。
2、线上环境准备:例如测试QQ、Wechat、腾讯会议、teamviewer等线上语音聊天设备的稳定性;学习使用zoom会议共享屏幕、腾讯文档共享功能等。
3、学生心理准备:通过网络,利用微信、QQ、钉钉等通讯工具进行“心理疏导”,准备一些适当的心灵鸡汤,帮助学生克服线上竞赛带来的焦虑、惶恐和惰性心理等问题,第一时间把竞赛相关信息传达给参赛学生,并鼓励学生发扬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比赛,力争在大赛中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取得好成绩。
在教务处和数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团委、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和科信学院的积极协助下,在数学建模指导团队和河北工程大学建模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此次大赛共有184支队伍报名参赛,120支队伍成功提交论文。为了保证公平,论文评阅工作采取每份论文两位老师独立评阅,分值差不能超过15分,取平均值的方法。如果两位评阅老师的分差超过15分,论文由评阅组再次集体评阅,确定论文得分。经过一周的论文评阅,从提交论文的120组中择优选取52个组参加论文答辩,各组制作PPT并采用网上答辩的形式。答辩准备时间为两周,分两天进行,分别为5月4日、5月5日。答辩时长15分钟。其中论文陈述时长:10分钟(包括自我介绍);回答问题时长5分钟。参加答辩的评委给出各组分数,答辩成绩取各位评委的平均分。各组的最终成绩由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占比为6:4。
每组学生都精心准备了PPT,做到了图文并茂、突出重点。答辩人答辩时思路清晰,研究思路、建模过程、主要结果陈述清楚,表达能力较强;对于老师的提问,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通过答辩,全面展现了学生的风采,评委老师看到了学生的自信、努力,为学生的蜕变、成长欣喜。
本次校赛从准备到圆满完成共历时五个月,突发疫情让我们从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困难重重”到后来的“从容面对”“积极作为”,从赛题斟酌、前期宣传到组织报名、论文筛选,再到小组答辩、最终的成绩评定,期间的所有辛劳化为看到学生“破茧成蝶”“意气奋发”时的喜悦。